重磅政策
2月18日,临港新片区管理委员会印发《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产教融合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
文件提出了一系列支持产教融合发展的行动,并明确支持上海建桥学院建设产教融合型大学,上海建桥学院迎来产教融合发展新契机。
工作机制优化行动
1. 建立临港新片区产教融合常态化沟通机制,构建“1+1+2+2N”产教融合工作体系。
a.“1”——指发挥临港新片区国家产教融合试点核心区建设市区协同推进机制作用
b.“1”——指临港新片区管委会统筹区内产教融合工作
c.“2+2N”——指由临港产教融合促进中心和协同育人工作办公室分别依托N个产教融合产业联盟和N所高校,促进校企间常态化开展产教融合项目合作
2. 发挥临港产教融合促进中心对接企业作用。
3. 发挥临港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工作办公室整合高校资源作用。
4. 滚动更新产教融合政策。
5. 建立产教融合项目评估体系。
6. 优化升级产教融合信息服务平台。
高教资源能级提升行动
1. 优化高教资源布局。以临港新片区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推进区内高校专业调整,并明确支持上海建桥学院建设产教融合型大学。
2. 积极导入优质高教资源。高水平推进华东师范大学临港校区落地建设,积极筹建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市场学院等。
3. 支持高校探索产教融合机制创新。支持有条件的院校推进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改革,试点具备产教融合特色的项目通过“企中校”“校中企”模式建设实训实习基地和现代产业学院。
4. 加强高校科创人才培育载体的建设。通过“基础运营费+科研项目费+‘拨改投’专项费+生态支撑费”方式。
5. 加强高校新工科建设及卓越工程师培养力度。
6. 开展国际化产教融合项目。
协同育人提质行动
1. 强化产教融合基地引领示范作用。聚焦集成电路、航空航天、高端装备、智能新能源汽车、数字经济等领域,推进产教融合示范基地、培育基地的高标准建设。
2. 突出产教融合产业联盟链主企业主导作用。支持各产业联盟链主企业牵头,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及横向资源,联合学校、科研机构共建产教融合共同体。
3. 完善“双师型”导师管理体系。
4. 创新产教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支持校企共建学科、课程、实验室和实训基地,面向在校生推行“1+X”证书制、订单班、新型学徒制、现场 工程师、住企联合培养等协同育人模式。
5. 发挥产教融合功能性平台协同育人作用。鼓励23家产教融合型企业深化校企合作。
6. 推动高校协同园区共享创新资源。
产教资源强基行动
1. 发挥科技基础设施和科研院所的溢出效应。
2. 加强空间保障和金融创新支持。鼓励高校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支持高校基于整体方案一次性完成校园容积率提升,并结合实际发展情况分阶段建设实施。
3. 加强产教融合人才招引和人才服务。
4. 开放城市功能应用场景。以“智慧、低碳、韧性”城市功能建设为依托,推进产教融合应用场景开放。
上海建桥学院
全面转型为产教融合型大学
建桥教育自2024年9月全面启动上海建桥学院向产教融合型大学转型,规划通过十年分阶段改革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联动。
上海建桥学院首批产教融合试点项目启动大会
2025年1月7日,上海建桥学院首批产教融合试点项目启动大会成功召开。会上揭牌成立了医工产业学院和大数据产业学院,为7个首批试点学院发起成立的实体公司进行了揭牌,并与13家首批试点项目合作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
上海建桥学院
首批产教融合试点项目启动大会
2月17日,上海建桥学院临港珠宝艺术中心在临港新片区滴水湖畔正式启动建设。作为政校企协同创新的重要成果,该项目预计于2025年7月建成投用,将打造集教学研发、产业创新与文化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成为区域产业升级的新引擎和城市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载体。
临港珠宝艺术中心开工仪式
2月27日上午,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发改处副处长王洋与临港产教融合促进中心、临港协同育人办公室、上咨集团一行莅临学校调研指导产教融合工作。会谈中,王洋副处长表示,产教融合是临港管委会的重点推进工作之一,会一如既往地支持建桥学院的产教融合工作,期待学校不断探索“校中企、企中校”模式,做好顶层设计,明确目标定位,实施错位发展,努力打造特色亮点,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临港新片区产教融合工作重点单位专题调研会
建桥教育将牢牢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紧紧抓住国家战略布局和区域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为社会培养出一批又一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